年逾古稀的老人、活力充沛的青年、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他们每月用1小时,巡护2公里河流,推动贵州河湖环境改善。
“贵州河流日1+2行动”已连续举办了37期,参与志愿者人数逾3.5万人次,巡河范围覆盖全省9个市州,涉及长江、珠江两个流域的300余条河流(水库),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300多个,成为贵州公众参与河湖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一个典型样本。
降低环保“门槛” 休闲中巡河护湖
“在环保的具体行动中,如果组织不好,公众在维护环境的过程中还会造成新的污染,反而适得其反。”
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黔仁生态)主任、省级民间河长王吉勇说,建立“贵州河流日1+2行动”平台,就是为公众提供技术咨询、专业培训、问题解决协助等系统性的支持服务,让环保的“门槛”降低。志愿者们在徒步、健身、聚会、春游的同时,轻松加入到巡河护湖的行动中。
志愿者在阿哈水库,开展净摊行动
2019年3月22日,包括黔仁生态在内的15个本土公益团队、大学生社团“世界水日”这天发起倡议:将每个月第三周星期六定为“贵州河流日”,号召公众在这一天用1个小时,就近巡护身边2公里河湖。
3月23日,第1期活动启动,以后每月定期开展,“贵州河流日1+2行动”应运而生。
志愿者在乌江源植树
一场活动,包括学习河流知识、开展净滩行动、宣传环保知识、记录反馈环境问题等内容。
“关于净滩,捡垃圾不是目的。”他说,垃圾靠志愿者捡,是捡不完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实际行动宣传、践行环保理念,影响更多人,自觉地不乱扔,做到“垃圾源头减量”。
最初,一些参与活动的团队,使用一次性筷子去捡拾垃圾。但意识到这种环保行为的“不环保”之后,立即进行了整改。“环保意识和行动的升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王吉勇说。
王吉勇介绍,2020年起,创新开展了云巡河、河流打卡、在线自然故事会等“线上”活动,“线上+线下”的活动形式成为常态化。
为了增强活动吸引力,还为活动赋予不同主题,如垃圾分类、鸟类调查、植树活动等,经常在活动中植入游戏,增加趣味性。
从15支团队到100多支团队
“一支塑料瓶,扔进大自然,自然分解要400多年……”今年即将满70岁的“资深”志愿者周余庆,手持垃圾钳,从湖边的草丛里夹起一个矿泉水瓶,扔进桶里。一边清理垃圾,一边向大家普及环保知识。
在贵阳阿哈水库金山村麻窝寨段,她和的伙伴们,已是第37次参加“贵州河流日1+2行动”。这次活动,发现并上报了2处环境问题。
志愿者到阿哈水库巡护留影
周余庆在志愿者中,年龄虽大,却很好学,还将学到环保知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打印活动简报,使用的是打印店用过一面的“废纸”;开展敬老活动,教养老院的老人,用果皮自制酵素;组织开会,拒绝发放瓶装水等。
作为花溪爱心圆梦社的负责人,近年来,在她的带动下,150余名注册社员均参加到河流保护活动中来。社员们,又带动亲友参加,队伍进一步扩大。
小学生志愿者参加净摊行动
三年来,志愿者、公益团队、大学生社团等民间力量联合河长办、团委、企业等单位参与到“贵州河流日1+2行动”中,进行巡河护湖、环境专题调查、净滩、环保宣传、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等水环境保护活动。
三年来,参与“贵州河流日1+2行动”的团队,已由最初的15个,扩展到现在的100多个。
推动解决环境问题300多个
安顺小伙张家祥家,在挑水河边。儿时记忆中清澈见底鱼儿游的挑水河越来越脏,在2016年上榜贵州“城市黑臭水体”。
2019年,张家祥成为最早参与“贵州河流日1+2行动”的志愿者之一,持续对挑水河、贯城河、宁谷河等安顺地区河流进行巡护与监督,拍摄记录走过的每个河段。张家祥也成长为安顺乐水行领队,打邦河省级“青清河”志愿者、民间河长。
志愿者们持续监督举报,提供工地偷排、养殖污水直排等线索,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下大力气整治,如今,挑水河逐渐清亮。
志愿者检测兴义纳灰河水质
“若你发现有污染源,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拍下照片,附上定位,上传到‘黔仁生态’公众号的‘监督举报’专栏。”王吉勇说,黔仁生态会迅速根据核实,确认属实后会及时将问题报告属地相关主管部门。问题解决之后,志愿者会得到处理情况反馈。
三年来,“贵州河流日1+2行动”共通过这种形式,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300多个。
本网记者:李远莉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
来源:天眼新闻
原文链接:https://www.qianren.org/%e5%aa%92%e4%bd%93%e6%8a%a5%e9%81%93-3%e5%b9%b4%e6%9d%a5-%e8%b4%b5%e5%b7%9e%e6%b2%b3%e6%b5%81%e6%97%a512%e8%a1%8c%e5%8a%a8%e6%8e%a8%e5%8a%a8%e8%a7%a3%e5%86%b3%e7%8e%af%e5%a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