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柳川 | 寻河黔地(7) , 发现“小”的力量

  前几天在孔学堂听了中山大学的张应强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清水江人类学研究故事,许多熟悉的地名、人和事又浮现在眼前。张老师是剑河人,翻阅以前的存档,也来讲讲剑河那些年的人和事。
——编者按
图 | 中巴车上的当地苗族妇女的头饰(2009年5月) 
  以前,柳川是剑河的县城,至少2007年我第一次去柳川时它还是县城。两年以后再去时,已经物是人非。
  在剑河新县城革东街上搭上去柳川的中巴车,车子出了县城就一路在清水江的陪伴下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中巴车费是七块或者八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大约一小时车程。
图 | 展架大桥,老桥已经拆除(2009年5月)
 
  展架大桥以下,便是传说中的十里长滩。后来在梳理清水江放排的历史时,听到一首歌谣,其中一句是“十里长滩,十船九翻”,足见行船之难。
图 | 清水江中的渔船(2009年5月)
 
  一个小时车程说来不长,不过对于我这种晕车的人来说,崎岖的山路就是噩梦。只能尽量坐在靠车窗的位置,可以用窗外的世界来转移一些注意力。
图 | 马路旁晾晒的木板(2009年5月)
 
图 | 清水江对岸的这条Z字形道路,跟拍了数年(2009年5月)

图 | 远眺柳川(2009年5月)

  摇摇晃晃,突然就那样看到了柳川,只是完全不见了昔日的县城景象。
  车窗外,歪斜的木房子仿佛随时就要倒下去一般。一些开门的铺子,则售卖着生活用品。

图 | 路旁的房子与人(2009年5月)

  车子穿过没几栋房子的集镇(如果那还算集镇的话),停在码头附近。没有目标的我,也跟随着到了终点站才下车。

图 | 靠岸的客船(2009年5月)

 
  终点也是起点,再回革东则需要回到这里坐车;在码头则可以乘坐客船顺江而下,直接到剑河与锦屏接壤的南加镇;在南加换船则可以抵达三板溪水电站,再换车去往锦屏县城。
  在水电站修好的头几年,客船一直是清水江沿岸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虽然慢,但是比起漫天的尘土与坑坑洼洼的公路,船还是要舒服一些。

图 | 废墟里挖地的村民与孩子(2009年5月)

  漫无目的的走在废墟中,随意用相机拍摄记录看到的一幕幕。
  村民房子木板上张贴的三板溪水电站安全通知,提醒村民需要搬迁至475米水位线以上。

图 | 安全通知(2009年5月)

防洪堤下,两排临时建筑组成了一条看上去“繁荣”的集市,售卖着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不是赶集的日子,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除了远处孤零零的“大楼”,完全不见昔日县城的模样。

图 | 柳川“街景”(2009年5月)

图 | 柳川“街景”(2007年1月和2009年5月)

图 | 柳川“街景”(2007年1月和2009年5月)

马车、村民与地上睡觉的狗,是柳川的印记。

  因为下游锦屏县境内的三板溪修建水电站,位于475米水位线下的剑河县城整体搬迁至革东镇,拆迁、移民、重建……许多故事便这样发生了。
图 | 柳川“街景”(2009年5月)
  只是,对于第二次来此的我,这里是柳川,一个与清水江产生连结的地方,一个开始用脚步丈量河流的地方。
图/文:王吉勇
 
  寻河黔地,我们一起记录更多贵州河流,投稿邮件:
  heliu@qianren.org
展开阅读全文
上一篇

回顾 | "湖城有你”——清镇市服务河长制志愿活动第二十六期举行

下一篇

贵州水源守护者 | 遵义青年志愿者协会:美丽遵义·青春有我

你也可能喜欢

返回顶部